从养猪能手到致富带头人
全国劳模周列廿载耕耘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在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,提起周列的名字,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。这位“60后”普通农民,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,从一名养猪场个体户成长为带领农户共同致富的合作社领路人,以实干精神书写了新时代农民奋斗圆梦的精彩篇章。
敢为人先:从个体探索到规模经营
1998年,当许多农户还在传统种植业中摸索时,周列敏锐捕捉到了生猪养殖的市场潜力。止步高中的他,白天是猪仔的“保姆”,边观察边记录,晚上又重新当回学生,就着一盏灯研读养殖技术书籍,甚至自费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。通过引进科学饲喂方法和疫病防控技术,他的养猪场很快实现盈利,步入正轨。
2010年,周列将目光投向产业链延伸,在河口镇创办龙门养殖场,扩大规模,发展生猪与塘鱼综合养殖。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扎实的技术积累,他的养殖场年销售额迅速增长,每年出栏商品猪2000多头,年产值400多万元,年出售鲜鱼100多吨,销售额达60多万元,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。
合作共赢:创新机制凝聚发展合力
在周列的家乡——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新岗自然村,素有养猪的传统。2004年阳春市养猪协会成立,实干有为的周列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。面对当时散户养殖技术落后、抗风险能力弱的困境,他秉承技术共享的理念,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技术培训、咨询与指导。2013年,他牵头成立阳春市金源养猪专业合作社,并被养殖户推选任总经理。“这下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!”周列心里畅快、脚下生风,更坚定地推动起养猪、养鱼技术创新来。所幸,星光未负赶路人,在他带领下,农户收入提高,金源养猪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全省示范合作社。
此外,周列还与协会、合作社的养猪骨干合作,积极推进创新推行“五统一”管理模式:统一品种、统一饲养标准、统一防疫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品牌销售。 这一模式彻底改变了单打独斗的行业生态。合作社直接与全国各地的猪、鱼饲料生产厂家联系,扩大优质货源,实行货比三家,充分利用统一集中采购、大额采购的优势,争取到最优惠的进货价格,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。同时,猪、鱼品质上去了,销售价格也实现了上扬。在生产最高峰的2018年,250户会员(社员)年增收3200万元,每户增收12.6万元,其中有45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.3万元,实现户户脱贫。
科技赋能:良种良法激活产业动能
猪场对周列而言,既是自己的实践地,也是他试新的“试验田”。有什么新品种、新技术他总是先在自家进行试养和试用,取得第一手数据,确认其可行性后,再向广大会员(社员)推广。2022年,他引进新丹育系列种猪,通过对比,证实其产仔量提升30%,日增重量也比原旧品种提高25%以上。目前新丹育种猪已在60多个养殖场推广,年增效益超2000万元。
针对环保痛点,他研发“沼气+养殖”系统,将猪舍的猪粪通过无害化处理,产生的沼气用于日常生活所需,大大提升粪污处理效率,将废物变成了宝藏。水产养殖方面,他示范推广了3个新的水产品,以自己的养殖基地为中心,辐射周边农户,在他的带领下,会员(社员)的养鱼技术水平显著提高。
润泽乡梓:赤子情怀书写大爱担当
一个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真富。周列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他关心有困难的乡亲,经常抽空到困难会员(社员)家中了解其生产、生活情况。如发现有技术、资金困难时,他会悉心指导,或协助其贷款,有时还会自掏腰包,接济困难乡亲。
在公益事业上,他更是不遗余力:带头捐款支持建桥修路等对大家有益的好事、每逢“六一”儿童节都为当地小学捐款赠物、每逢佳节上门慰问五保户等,累计捐赠款物价值130多万元,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。
薪火相传: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
深耕养殖业多年,周列深知,任何成功的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撑。为此,周列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工作,结合阳春实际,组织专家编写《养猪防疫手册》等5种实用技术手册,累计发放8000余册;同时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班和科普活动,惠及1500余人次。通过专家现场指导、互动答疑等方式,乡亲们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。
闲暇时,周列经常耐心为给大家提供技术服务,三年来他累计完成了2000多人次的电话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。他还组建了技术信息服务组,每周发布行业资讯和市场行情,并及时推送防灾减灾措施。此外,周列经常组织会员(社员)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。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大家的养殖技术水平。
站在新起点,周列目光坚定,对多年辛勤耕耘的事业充满信心。这位投身养殖业二十余年的行家里手用不懈奋斗证明了: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,与时俱进的新型农民必将创造更多奇迹。
文字 刘迪 佟彤
图片 受访者提供
编辑 植东方
审核 刘迪
终审 张萍